數據顯示,7月份玻璃加工訂單天數為10天,同比減少30%以上,下遊回款差,玻璃行業持續累庫。“目前庫存累積至中高位水平,行業麵臨高供給、低需求、高庫存、低利潤的壓力。”
談及玻璃行業近年來利潤的變化,胡鵬介紹,供給側改革以來,國內玻璃行業利潤出現一定改善,企業盈利時間長、虧損時間短。
據了解,前幾年,玻璃產業鏈的利潤主要集中在上遊,隨著玻璃現貨價格下跌,目前產業鏈利潤向下遊轉移。但受製於終端地產需求的拖累,今年玻璃深加工行業利潤並未出現大幅增加。
業內人士普遍認為,玻璃行業持續的高利潤給了企業可以超越周期的錯覺,產能維持高位運行,冷修意願不足,供給持續與需求不匹配是行業虧損麵擴大的根本原因。
基於當前的市場狀況,玻璃產業企業有著較強的風險管理需求。“在當前的困境下,玻璃企業應積極修煉內功。一方麵,企業可以通過壓低原材料采購價格、改進生產技術來降低成本;另一方麵,應加強對期貨、期權工具的學習,待期貨反彈且升水現貨時進行賣出套保。對年限較久的生產線,企業可考慮冷修或進行技改,以增強競爭力。”